以梦为马,踏浪前行;初心如磐,收获满盈。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点。实践队员们同心同向,以青春之力践行担当,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实践心声,见证这段旅程中的成长印记与收获之喜
石爽
青春逐梦新征程,“齐”聚“庆”乡共扬帆。2025年七月骄阳之下,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30人实践队赴齐齐哈尔、大庆,开启五天“三下乡”之旅。这不仅是实践的历练,更是对精神的淬炼与能力的跃升。我们深入田间地头拍摄化学科普问答,踏进校门向孩子们展示化学小实验,走进直播间用化学人的幽默共创助农。同时,我们也深入学习红色精神,去到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敬老院践行青春力量担当,去到巴彦查干乡九八抗洪纪念馆学习抗洪壮举信仰,去到大庆油田历史博物馆回溯“铁人”精神情节。这段特殊的“三下乡”之行不仅拓宽了眼界,也让更多的热血青年在服务基层中扎根。怀揣这份成长,我将积蓄力量,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动能。

许月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有幸的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踏上齐齐哈尔与大庆的土地,红色基因与奋斗史诗扑面而来。扎龙湿地的丹顶鹤振翅,是生态保护的生动注脚,大庆油田的抽油机轰鸣,诉说着“铁人”们战天斗地的豪情。参观大庆铁人博物馆时,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直击心灵,看齐齐哈尔产业转型,懂了老工业基地的破茧之路。此行让我明白,奋斗不是历史书的铅字,而是融入血脉的传承。青春当如这片土地上的奋斗者,在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

安梦雪
2025年暑假,我有幸参与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齐齐哈尔、大庆两市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触摸大地脉搏,于行走中收获成长。
我们以直播带货为桥,助力农民拓宽农产品销路,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重量;走进飞鹤工厂与牧场,现代化生产线的精密运转与生态牧场的科学管理形成鲜明呼应,不仅让我们对乳制品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有了清晰认知,更将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衔接;我们探访各类博物馆与红色基地,在史料与实物中追溯奋斗足迹,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学习中融入血脉;走进养老院和当地学校,倾听老人们讲述岁月故事,和学生们分享知识、畅谈理想,也更明白肩头肩负的责任。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人生阅历,也深化了我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未来,我会将这份感悟化为行动,以坚定信念与扎实努力,在奋斗中践行价值。

王思齐
三下乡之行,是一次让理论照进现实的深刻蜕变。踏足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与杜尔伯特巴彦查干乡,每段经历都在重塑我们对“实践”与“责任”的认知。
飞鹤牧场的科技实践,让我们看见传统农业的升级路径——从精准饲喂到品质溯源,科技创新如何让“安全”二字落地生根。这让我们懂得,专业学识不应困于书本,而要转化为推动产业进步的动能。防洪纪念馆的史料中,抗洪救灾的众志成城,让“集体力量”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记忆,那些平凡人的坚守,诠释了何为“担当”。
养老院里的相处,让“社会责任”有了温度:一句问候、一次陪伴,微小举动却能传递温暖,这让我们明白,关怀从来不在宏大叙事里,而在细节中。王爷府的文脉与篝火晚会的欢腾,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让我们懂得传承不是复刻,而是在守护中创新。
这场实践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维度。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成长,是跳出舒适区,在大地课堂里读懂中国的肌理。生态与产业的共生、文化与时代的交融、个体与社会的联结,都化作前行的力量。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对土地的敬畏,让学识在实践中生长,用青春担当回应时代之问。

王诗宇
在这个夏天,我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与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起走进齐齐哈尔、大庆的城镇乡村,感受两地的发展脉搏与民生百态。
我们一起走进齐齐哈尔的田间地头,探访自新种业,走访养老院等等。此行让我深切感受到,齐齐哈尔的土地上,既有传统农耕的坚守与智慧,也有现代科技的赋能与革新;既有自然生态的静谧与珍贵,也有人间温情的质朴与绵长。这些交织的图景,让我读懂了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兴旺,更是生态的和谐、民生的安乐,以及一代代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守护。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明白,社会实践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历,而是用脚步丈量大地的修行。无论是生态保护的坚守、乡村振兴的探索,还是工业转型的突破,都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作为青年,我们既要传承精神根脉,更要以所学所长融入时代洪流,在基层实践中读懂中国,用青春之力回应时代之问,让城乡融合的脚步更稳健,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实在,让区域发展的活力更充沛。

王文鑫
在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三下乡”实践,于我而言是一场浸润着民族风情的成长之旅。这段经历不仅让我触摸到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鲜活肌理,更在田野与笑脸的交织中,读懂了青年与乡村共生长的意义。
参观和平广场,目睹历史遗迹与和平象征,让我认识到,铭记战争伤痛不仅能警醒后人珍惜当下,也能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广场上的纪念设施与和平主题展示,从历史回顾到现实启示,每一处都彰显着对和平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许。这让我意识到,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是民族前行的重要动力。
此次活动,我学会了“重新审视”自己。在城市里总觉得“年轻就该追潮流”,到了乡下才发现,扎根土地的坚守、互帮互助的温暖,这些看似“朴素”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力量。原来青春的价值,不止于写字楼里的光鲜,更在于能走进基层,在了解真实的中国中,找到自己该站的位置。
这段日子像一粒种子,落在心里,慢慢发了芽——它让我明白,成长从来不是单向的获取,而是在付出中懂得责任,在看见中学会担当。

青年之肩,能担山海之重;青春之志,可映日月之光。在2025年暑期志愿服务中,青年志愿者们以行动诠释初心,用热忱点亮征途,他们执着、果敢、奉献、进取,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更以微末之力汇聚成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化院学子将继续怀揣热忱、笃行不怠,为社会进步勾勒青年担当的鲜活图景,为民族复兴汇聚青春澎湃的不竭力量。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