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青春之志启程,携满满收获归来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文字记录文化温度,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这段旅程中对传统的敬畏与对传承的思考。
田涵宇
短暂的三下乡之旅结束了,在这短暂且难忘的时间里我要感谢两位指导教师和所有学长学姐的帮助,在这次旅途中不仅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让我懂得了许多。
以前总觉得课本里的知识够多了,直到真的走到田间地头、村口巷尾,从齐齐哈尔到到大庆才懂“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是空话。看着那些真诚的笑脸,听着带着乡音的问候,突然明白“奉献”两个字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和付出。过程里有过手足无措的窘迫,也有被信任时的温热。原来微小的付出,也能在他人生命里留下涟漪,我们一起经历了多少次活动从生疏到熟练这一切都是我们成长的影子。最后,这段经历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责任的分量。它不是终点,而是让我更坚定走向远方的起点。

武钧琢
三下乡实践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观察乡土中国的鲜活窗口。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意——那些在课本里读到的乡村变迁、基层治理,在田间地头、村口巷尾有了具体的模样。
与村民攀谈时,他们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土地的故事,话语间的期盼里装着对好日子的向往。我们曾以为的“落后”,其实是未被看见的坚守;我们担忧的“差距”,背后正涌动着不甘平庸的努力。在这里,每一棵果树的生长都连着政策的温度,每一条新路的铺就都写着奋斗的重量。
这段经历教会我的,远不止调研技巧或实践方法。它让我懂得,真正的认知需要俯身倾听,有效的行动要扎根实际。曾经悬浮的理想,在泥土的芬芳里落了地;模糊的未来规划,在与基层工作者的交流中渐渐清晰。
归程时,行囊里装满的不是纪念品,而是对“责任”二字更深刻的理解。青春的价值,从来不止于书斋里的畅想,更在于能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的担当。这份来自田野的馈赠,终将成为前行路上最珍贵的行囊。

于济为
作为一名化学院的三下乡实践队员,很荣幸参加这一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这期间,有开心,有辛苦,有遗憾,也有收获。在与各位实践队员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工作同事到知心好友,我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一项又一项志愿服务。对于我来讲,这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三下乡的真正含义以及志愿服务的内在魅力。
在大庆铁人纪念馆进行志愿服务时,当我站在铁人纪念馆前,一尊高大的铁人雕像正凝视着远方——他身披油污,手握刹把,眼神里的坚毅仿佛能穿透岁月,走进馆内,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工具、带着温度的故事,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天当房,地当床、草当被”的石油大会战年代。这或许就是纪念馆存在的意义:它让我们记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不服输、敢担当、讲奉献”的精神,是永远照亮前行路上的光。

王皓
短短几天的三下乡实践结束了,心里却总像还没走出来——仿佛脚边仍是草原的风,手边还是田间的土,身边依旧是老乡们亲切的笑……
“扎根黑土践初心,青春筑梦兴达乡”这话用来形容这次经历再贴切不过。我们把学来的知识技能用在实处,为乡村振兴添份力:在敬老院里,耐心教老人们用AI设备;在助农直播间,认真地给大家介绍飞鹤产品。
这趟下来,我也收获满满。听了不少当地的老故事,感受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还静下心来和自然贴得很近,好像真能听懂些土地的声音。
这段三下乡的日子,是我大学里最难忘的。忘不掉老人们慈祥的模样,忘不掉给他们讲解时的专注,忘不掉大家围坐一桌吃饭的热乎劲儿,忘不掉那片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坪……说到底,是忘不掉心里那份实实在在的热乎劲儿。

程琦轩
三下乡的行囊早已收进柜角,可那些浸润着晨露与星光的片段,却在记忆里愈发鲜活。这段旅程像面透亮的镜子,照见自己从初抵时来到陌生地方的局促,到后来能淡定接过任务的从容——这份底气从不是凭空生长的,是队友递来的那杯热豆浆焐热的,是深夜屋檐下七嘴八舌凑出的想法托举的。
走出课本垒起的象牙塔,才真正触碰到大地的脉搏。忽然懂得青春从不止于公式与定理,更在于俯身时听见的心跳,伸手时握住的温度。这段经历像颗饱满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提醒我永远别丢了那份对土地的热忱、对他人的共情。带着这份在田野间淬炼出的笃定,往后无论走向哪里,都要做个眼里有光、肩上有担当的人,让青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长出最丰盈的模样。

王康
三下乡活动中,我走进大庆风瀚企业,这场调研如同一扇窗,让我窥见本土企业的成长与担当,收获远超预期。
踏入园区,整洁的生产车间与科技感十足的研发中心,尽显“精益求精”的追求。负责人讲述了风瀚从初创时攻坚克难,到依托大庆资源深耕细分领域,再到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崭露头角的历程,其“敢闯敢试、实干兴企”的精神,让我明白成功源于执着与实干。
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上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新型环保设备、实时能耗监测数据,彰显对“可持续发展”的践行。每年大量科研投入攻克行业难题,同时以技术升级节能减排,让我懂得企业价值不仅在经济效益,更在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责任回馈社会。
夕阳下的厂区宁静而充满生机。此次调研跳出书本理论,让我对“责任”“创新”“实干”有了更深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以此次收获为动力,未来为家乡和社会贡献力量。这段经历是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前行。

少年之勇,敢凌峭壁之巅;年少之怀,能容江河之广。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青年志愿者们以身影践行承诺,用真心温暖街巷,他们热忱、坚定、创新、坚守,在社区的烟火日常里传递人间温情,更以绵薄之力构筑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脊梁。理学院学子将持续怀揣赤诚、步履铿锵,为社会建设描摹青年奋斗的生动剪影,为国家发展汇聚青春奔涌的强劲势能。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