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召开的贺信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5赴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实干本领,厚植爱农情怀,在乡村大地上找问题、寻对策、创平台,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探访红色基地,传承革命薪火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与中国共青团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员会举办“三下乡”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双方就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团梅里斯区委书记吴胤贤与实践团队指导老师邢宇佳、贺俊杰共同签署了共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同时,学院向团梅里斯区委授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牌匾。学院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服务社会,为基地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活力。



研学红色理论,筑牢思想根基
实践队的红色探访之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激荡着初心力量。在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里,3D全息投影不仅展现着各族文化交融,更清晰勾勒出抗联时期各族儿女并肩御敌的红色轨迹。在烈士陵园和红色教育基地中,一张张泛黄的入党申请书、一件件磨损的劳动工具,诉说着各族群众跟着党建设边疆、守护家园的赤诚。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内,讲述着英烈与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让文字记载化作震撼人心的红色现场。








深入企业肌理,探寻发展密码
实践队先后走进齐齐哈尔市自新种业、北大仓酒文化馆、黑龙江省飞鹤(齐齐哈尔)乳品有限公司。在自新种业,队员们深入种子种植基地,了解培育技术、生长环境等关键环节,调研生产一线,掌握种子从培育到生产的全流程。在北大仓酒文化馆探寻红色底蕴与百年历程,感受传统非遗与现代创新的融合,为地方文化传播及企业振兴蓄力。在飞鹤乳品公司,深入工厂与牧场,感受乳制品全链条工艺,体会产业传承与创新力量,坚定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通过实践,队员们摸清了当地特色产业现状与模式,为地方文化传播和企业振兴提供新视角。






助农扎根乡土,共筑振兴梦想
实践队通过科研助农、实践助农、电商助农等多种方式,深入基层,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走出校园、深入乡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从农药分析到土壤检测,从文献查阅到技术推广,携手探寻科研助农的全新路径,实地了解哈拉新村农业发展的新兴业态,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以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探访三地实践,厚植多元情怀
实践队前往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敬老院、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第二中学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开展主题活动。在敬老院,实践队员为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通过陪伴交流传递温情,切实践行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第二中学,队员们开展多样化活动,与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在知识传递与思想碰撞中播撒希望,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实践队弘扬三代守鹤人奉献精神,向游人讲解丹顶鹤知识与护鹤故事,用镜头记录生态之美,让自然馈赠与人文情怀在守护中得以传承。








实践虽终,队员们在黑土间汲取的养分,已沉淀为对乡土的深刻认知,淬炼出担当的力量恰是“扎根黑土践初心,青春筑梦兴达乡”的生动注脚。这份收获将化作前行的底气,未来以初心为炬,以行动为笔,让青春之力持续注入乡村振兴的画卷。(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