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24日,“小聪-德祥科技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兰州大学举行。本届竞赛共有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七个分赛区482所高校的1364支队伍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最后遴选出91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由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学生付冉卉、周士鑫和计然组成的代表队(指导教师:高飞飞、许辉)荣获全国一等奖。自2019年该赛事启动以来,我校代表队共获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1项。

大赛是由中国化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化学实验竞赛,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是化学类全国A类竞赛。该项赛事分为地区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规模巨大,项目众多,竞争极其激烈。
本届东北赛区竞赛于7月18日—20日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办,我校选送的四支队伍中付冉卉、周士鑫和计然组成的代表队(改进实验,指导教师:高飞飞、许辉)荣获东北赛区一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并斩获一等奖。陈帝尧、闻治瑄、张宇晨代表队(新创实验,指导教师:付宏刚、吴爱平)、卞语芊、胡靖羽、马文月代表队(科普实验,指导教师:李洸伕、韩春苗)和蒋宇娴、张仕豪、姜雪洋、张子琳、袁学家代表队(数智化实验,指导教师:刘健聪、曲阳)分别获东北赛区二等奖。




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作品为季膦盐合成实验的改进与拓展--水相一步法合成乙基三苯基季膦盐及其力致发光锰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的改进实验。根据国家“101计划”关于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针对传统“季膦盐的合成”实验存在的有机溶剂毒性高、耗时长及体验感低等问题,该项目通过“水相一步法”绿色合成策略及其协同亲核取代反应机制,以乙醇、三苯基膦和氢溴酸为原料,水相中一步高效合成乙基三苯基溴化膦,不仅摒弃了苯等毒性溶剂,而且将合成实验时长从原来的54 h缩短至2.5 h,产率从38%提高至75%。该实验进一步以乙基三苯基溴化膦为配体,制备了具有力致发光特性的锰配合物。项目不仅全面优化了“季膦盐的合成”项目的反应条件,丰富了一步法协同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的学习,同时强化了有机和无机合成及分离的基本操作,还引入了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等技术,显著提升了项目的体验感和前沿性,构建了“合成-表征-性能”全流程实验实训体系。该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绿色合成理念,灵活运用机理、设计实验、完成操作及创新构建功能材料的综合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改进后实验满意度超90%,该项目将原来的基础性实验改进为一个融合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兼具体验感和前沿性的综合性实验,为从现有教学资源中挖掘一流核心实验项目提供了借鉴。



继星辉团队总决赛参赛合影
多年来,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一直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育人理念,不断摸索改进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改革,今后学院将积极推广竞赛获奖作品向实验教学转化,不断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提升实践育人水平。(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供稿)